首页

产品服务

解决方案

客户案例

资源中心

关于我们

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组织能力升级的十个要点

日期:2024-04-17 阅读量:

以下文章来源于HR赋能工坊 ,作者张小峰

最近,“新质生产力”成为热词并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。所谓新质生产力,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,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、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,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、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。




01.png
新质生产力是新概念,也是新模式

习总书记在2023年9月1日视察东北时,提出要积极培育新能源、新材料、先进制造、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,积极培育未来产业,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,增强发展新动能,这是新质生产力提出的背景。

新质生产力在提出时,既是一种新概念,也是一种新模式。人民日报在解读新质生产力的报告里总结了三个核心特点:高科技、高效能、高质量。

02.png

在新质生产力提出后,许多业界人士认为新质生产力概念大于实质,为了探究这种观点是否正确,我们先跳出新质生产力的定义,去关注提出新质生产力的原因及新质生产力对发展的价值。

我们先关注一些数据:一、2023年全球GDP排名,美国GDP总量26.94万亿美金,人均GDP8.04 万美金,中国GDP总量17.70万亿美金,人均GDP1.2万美金;二:中国和美国历年GDP增速曲线:

03.png

分析以上数据,我们能得出几个结论:

结论一:美国GDP增速在3%左右波动,有经济负增长的年份,而中国GDP仍在大幅增长,中国经济的成长性明显高于美国,美国GDP总量现在虽位居全球第一,但未来会被中国超越。

但在2023年10月,社会充斥着中国无法超越美国的观点,美国卡脖子工程、高端科技封锁、全球化贸易壁垒等都是其持有该观点的原因。

诚然,美国的许多行业是中国暂时无法超越的,但在整体的经济上,许多人忽视了中华民族的一个特点——勤劳。

2023年经济形势不好,但居民储蓄在增加,人民手中是有钱的。

结论二:中美人均GDP差距巨大,中国人均1.25万美金,美国人均8.04万美金,为中国人均GDP的7倍左右。

结论三:抛开极端因素,美国52年间GDP增长曲线波动不大,其GDP增速高点在7%左右,低点-3%。

结论四:抛开极端因素,中国70年间GDP增长曲线波动也不大,虽然增速的数值区间较大,美国为-3%到9%,中国为-40%到20%,但中国GDP增速曲线仍比较平滑。

结论五:中国经济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。

影响中国经济增速的两个关键节点:改革开放、加入WTO,改革开放打开了体制,让中国的体制更加的开放,WTO使中国融入世界,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量。

1978年改革开放元年,后续三年的GDP增速为11.67、7.59、7.83,2001年中国加入WTO,后续三年GDP增速为8.34、9.13、10.04。

过去我们认为,改革开放和加入WTO对中国的经济起到重要的作用,但GDP增速曲线反应的信息并非如此,它是平滑曲线,在这两个关键的时间节点,GDP增速并未表现出明显的波折。

这一现象使我们看到,中国经济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。

结论六:政治安全大于一切。中国经济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,其中有两个重要影响因素:体制性的波动、自然环境的波动。

如1961年自然灾害,2020年疫情,经济增速出现了非常明显的波动,而两个体制性的危机对GDP的影响也较大,抛开体制性波动和自然环境波动,重大经济事件的影响,如改革开放、WTO,从数据上看其影响有限。

而自然环境是不可控的,所以另一个因素政治安全就显得十分重要。

以当下状态看未来,假设中国GDP增速5%,美国GDP增速2.5%,2040年左右中国的GDP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,但人均GDP仍有明显的差距,美国人均GDP12.54万美元,中国人均GDP3.01万美元。

超越美国很容易,但超越美国人均任重道远。中国人口基数大,经济发展结构、发展质量逊于美国,要实现超越超越美国人均GDP,预计要到2300年。

中国的发展路线,第一个是从脱贫走向小康;第二个是发展是硬道理,先做大规模,没有规模就没有质量;第三个是从做大到做强,也即伟大复兴;第四个是国强民富,国家经济总量庞大,人民也享受到国家发展的红利。

这是中国未来的发展路线,在这样一个发展路线里,新质生产力也是我们面对环境的必由之路。过去40年的超常速发展已经结束,中国现在正面临中速发展陷阱,需要高质量发展模式来破局。

如果发展速度降低,发展质量也降低,这对经济将是严重的打击。因此在增速开始下降的初期,就需要开始思考跨越中速发展陷阱的方法,答案其实就是高质量、高效能、高科技发展模式。

面对卡脖子工程,要靠创新,要做产业链的领导者才能获取超额收益。产业链有微笑曲线,微笑曲线里剩余价值最低的是中间段加工制造业,后端的市场和品牌、前端的创新技术研发都是高附加值产业。

中国目前中间段居多,品牌、市场、技术研发都有劣势,想要破局只能依靠技术创新,成为产业链的领导者,摆脱低成本、低水平、低价值的低水平循环,从薄利多销到厚利多销。

同时新技术也会诞生新产业,投资驱动、机会驱动向技术驱动、能力驱动转变,劳动密集型、资金密集型向智力密集型转变,这就强化了新人口红利。

由上述我们能看出,新质生产力并非仅是概念,这是一种国家战略,是一种国家成长方式。我们能够认可企业的一体两翼计划,能够认可国家863重点工程,而在如今背景下,应该认可新质生产力模式。

从战略的视角看新质生产力,其核心标志就是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。要提升全要素生产率,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:

04.png

理念先行,规划引领,新质生产力的目标是效能,核心是科技与创新,根基还是在人才,这与企业一样,企业在做战略规划时,要把人作为落脚点,关注人的质量、活力。

新质生产力同时需要匹配新质生产关系,成功=新质生产力*新质生产关系。

有一个大家熟悉的公式,成功=战略*组织能力,新质生产力就是战略,新质生产关系就是组织能力。这也是今天话题的来源——新质生产力背景之下组织能力升级的十个要点。


05.png
新质生产力背景下
组织能力升级的十个要点

1、治理体系优化

国家与企业不缺少优秀人才,缺少技术官僚。要想突破创新,要先优化治理层面。例如,在董事会下成立科技创新委员会,让其高过日常经营层。

这样做,其一,提高了科技创新战略引领的地位;其二,能够完善科技创新治理模式。

过去在提到原创性、预研性项目时,总裁审批会迫于经营压力,不愿加大研发投入,从而滞后企业的创新进程。